
考生620分被“北邮”录取,每年8万学费,4年下来50万,值吗?
花50万上北京邮电大学的中外合作项目,值不值?
很多家长和考生可能都会遇到这个两难问题:分数不够,但又非常想上某所理想大学,这时候,如果有“中外合作办学”的选项摆在面前,是该咬咬牙冲一把,还是理性回头另择他校?2025年北京邮电大学的一则录取案例,又一次把这个问题摆到了台前。
01 不是所有的211,录取分数都能轻松够到
北京邮电大学,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“扛把子”,每年在各省的高考投档线都不低。2025年,像电子信息工程、人工智能这些热门专业,依旧维持在650分以上。即便是相对冷门的专业,录取分数在河北、山东、四川等地也普遍在630分上下。
这意味着,想上北邮,起码得是全省前1万名的学生。那种610、620分的考生,想报北邮的主流专业,基本是“够不到、放不下”。但现实就是这样,分数尴尬,梦想却真实。
展开剩余78%02 620分进了王牌专业,代价是学费一年8万
河北考生王强,2025年高考成绩620分,放在河北大省不算低,但也难进北邮。然而他却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了,专业还不是冷门,而是王牌之一的电子信息工程。
秘诀在于——中外合作办学。
他被录取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,电子信息工程(中外合作)专业。属于"4+0"模式,即全四年都在国内完成,无需出国,但学费一年8万元。四年下来,连同住宿、生活费,估计得花50万元。
03 是交50万上名校,还是理性退一步?
这个问题摆在王强家人面前。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,这笔费用并不轻松。
但他们权衡后还是决定让孩子去。原因很简单:
第一,专业好。电子信息工程是北邮的金字招牌;
第二,学校好。北邮虽是211,但地位接近985,是公认的"信息三剑客"之一,毕业生年薪轻松破二三十万;
第三,文凭无差别。这个中外合作项目颁发的毕业证、学位证,与统招无异,企业在招聘时也看不出录取方式。
04 有没有其他选择?南邮、复读、换专业……
有人可能会问:620分上不了北邮,干嘛不选南京邮电大学?
确实,2025年南京邮电大学在河北的最低投档线就是620分,刚好能上。但就业对比一拉开,差距就出来了。北邮的学生去哪?华为、腾讯、字节、三大运营商;南邮的学生去哪?省内企业、小厂、考公考编。
还有人建议复读。但现在复读政策越收越紧,很多省份已经不允许公办学校接收复读生,而且一年下来不仅成本高,心理压力也大,结果并不一定更好。
还有一个选择,是报考冷门专业。但一来志趣不符,二来就业不明朗,性价比也不高。
05 中外合作办学,是“镀金”还是“交智商税”?
这个模式这些年其实争议一直很多。一方面,很多家长觉得这是“降分上名校”的绿色通道,哪怕贵一点,也能保住孩子的履历高度;另一方面,也有人担心教学质量、社交圈层、后续认可度。
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,这个合作项目并非“水货”,课程安排、师资配比都不差。部分课程还有海外教授线上授课,游学和实习机会也不少。只是价格高,劝退了不少中等收入家庭。
从数据上看,北邮国际学院2025年的就业率保持在95%以上,互联网、金融、通信企业均有招收。
06 真正该问的是:你是为“文凭”买单,还是为“成长”投资?
教育最终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选择权。
如果一个家庭能承担这50万,并且孩子真的热爱所学专业、有意愿往高技术领域走,那么北邮的中外合作项目,是一个不错的跳板。
但如果家庭本身经济压力就大,学生也并非对电子信息特别热情,只是为了名校而名校,那就要慎重了。因为这条路并不轻松,贵的是学费,更是时间和选择成本。
07 写在最后:北京邮电大学值不值?你说了算
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:花50万上北京邮电大学的中外合作项目,值不值?
答案并不是“统一标准”。
对于分数刚好差那么一点、志向明确、家庭能负担的孩子,这可能是一次超常发挥的机会。
但对经济拮据、目标不清的家庭,这也可能是一场艰难博弈。
所以值不值,从来不该只看学费数字,而是要问自己一句:这个决定,是不是孩子人生真正需要的一步?
发布于:重庆市胜亿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